在古代,祭祀是邦國中的大事,上自統(tǒng)治者,下至平民百姓,都不敢懈怠。祭祀對于邦國百姓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?!抖Y記·祭儀》說:“禮有五經(jīng),莫重于祭?!奔漓朐从谌藗儗μ斓毓砩窦染辞椅返男睦?,在這一心理驅(qū)動下,人們按照一定的儀式向神鬼致敬和獻禮,以求得它們的寬恕和護佑。中國自古就有以祭品獻祭的祭祀方式,從甲骨卜辭可知,在夏商時代,這種祭祀方式就已經(jīng)存在。如“禱雨 ,惠黃羊用,有大雨?”就說到了以羊獻祭求雨。所以說,祭祀活動是以取悅神為目的的,取悅諸神自然要致獻禮物,而在日常生活中,人的生存主要依賴飲食,推人及神,鬼神之大欲也莫過于此,所以祭祀行為就表現(xiàn)為以飲食供奉于神 以求福。而肉食在古代是相當珍貴的,正因如此,肉食成為獻祭神靈的主要祭品。用于祭祀 的動物稱之為“犧牲 ”,“犧牲”包括馬、牛、羊、雞、犬、豕等牲畜,后世稱為“六畜”,六畜又以牛、羊、豕為常。
古代祭祀所用犧牲,行祭前需先飼養(yǎng)與牢,故這類犧牲稱為牢;又根據(jù)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、少牢之分。所謂太牢,是指古代天子祭祀用的三牲。王公大臣降一級,不用牛,稱少牢。有時只用 羊,也叫少牢。太牢之祭是古代國家規(guī)格最高的祭祀大典,古代皇帝祭祀天地,祭祀宗教廟,都用太牢。無論是太牢還是少牢,都少不了羊,這說明羊在先民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。
那么羊為什么能成為祭祀的牲品呢? 第一 ,羊是大吉大利的吉祥征兆。第二 ,羊肉是美味,是最好吃、最鮮美的食物。上古先民認為,把最好吃最鮮美的食物貢獻在祖宗神靈面前,就是承認他們對于這些祭品享有最高的主權(quán)和優(yōu)先權(quán)。同時在先民心 目中。認為羊是能與鬼神相溝通的,可以帶來神的福佑恩澤。 03 羊與民族文化
以羊形為飾,反映了中華民族同羊有密切的關(guān)系,不過由羊字直接參與造字為名的少數(shù)民族只有羌族和羯族。中國西北,古代是氐羌人聚居的地方,分布在今天的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四川等地區(qū)?!扒肌弊?,上面是個“羊”字,下面是個“人”字,愿意為牧羊人。殷商王朝地處中原,經(jīng)常遭到羌人的侵擾,商王多次出兵征伐,俘獲了大量羌人。俘獲的羌人有些淪為奴隸,有些用做人牲行祭,有些甚至用火燒死。羌人的地位低下,十個羌人才抵一個奴隸,羌人也經(jīng)常受到商王的討伐和追趕。
《詩經(jīng)·商頌·殷武》一詩也反映了殷商王朝征服羌人使其降服的史實:“昔有成湯,自彼氐羌,莫敢不來享,莫敢不來王,日商是常。”意為以前有成湯的時候,自從征服了羌族,羌人沒有誰敢不來進獻,也沒有誰敢不來向商王稱王,說商朝才是準則。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,主要聚居區(qū)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縣,其余散居在汶川、理縣、黑水、松潘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,綿陽市的北川等縣。
羊在古代不僅對羌人來說是重要的經(jīng)濟來源 ,對中國北方許多游牧民族來說,也是與其生存息息相關(guān)的家畜。早在28000年前,山西省的峙峪人就以獵取野羊為生了,其文化遺址中留有不下萬具野羊遺骨。羊在先民 目中具有通靈的特殊功能,是吉祥物,加之羊生性善良,是祭祀的牲品。從牧羊人的觀點來看,羊的豐歉,直接關(guān)系到人的禍福,羊生長的好,就是大吉大利 。從此引申,反吉利之事,皆直呼為 “羊”。后來才改寫作“祥”。古代男子到姑娘家去行聘禮,就要帶上小羊和大雁,稱為“羔雁之禮”,表示同羔羊一樣的忠誠,如大雁一樣遵守信譽。
羊,對中國風俗的影響,源遠流長,一直到現(xiàn)在,有些地方盛行節(jié)日貼個羊形的窗花,以取吉祥之意。春秋以來,直到兩漢,以羊造型的器皿和飾物,千姿百態(tài),多不勝收,其中也包括大量的羊形青銅器和玉器,如四羊方尊、雙羊尊、四羊首壘等等。安陽殷墟出土的大量玉器、骨器中也發(fā)現(xiàn)有許多寫實性羊頭或羊頭形器。
長期以來,羊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家畜,因此,人們也常常借助羊而形成不同的詞。如羊入虎口、羊毛出在羊身上、順手牽羊、羊腸小徑等。由此可見,人們對羊的重視,不但把它當作吉祥的象征,而且還把它運用到日常的語言交際中,形成了很多與羊有關(guān)的詞語。有羊帶來的有關(guān)的飲食文化、祭祀文化和民族文化都反映了羊在先民心中的重要地位。
(責任編輯:伊百盛)